体验式培训为什么能真实呈现学员(团队)的行为特征,并有助于学员的参与、反思和建立新的认知呢?
首先,对于成年人来说,只有让其在“自然”的情境下体验才有可能体现自我真实的一面。
成人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来掩饰、伪装自己,会有防卫之心,或者放不下自己的面子,特别是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下更*如此。从心理学的角度说,人在两种情境下能呈现出真实的行为:
种情境是在放松的情境下。
如参加活动、玩游戏等。如果活动、游戏等设计的好,组织实施的好,就有可能让参与人员进入真实的状态,激发出或调动出或让参与人员自然地表现出真实的行为。比如在户外拓展训练环境下,在游戏氛围的拉动下,人们就能够慢慢的打开自己,不知不觉得暴露真实的自己。对某些不易打开的人,在经过若干项目、若干时间后也会逐步进入状态(这也是为什么一天的培训难以让“某些类型的人”打开的原因之一)。
另外,如果学员是在熟悉的环境下参训(如自己所在的企业),则相对不容易打开,因环境不是“放松”的状态。
体验式培训就是能够创造让参训人员处在“放松”状态下的学习方式。当然,这对体验式培训项目(活动)设计和实施(含环境营造)都会有相应的要求,特别是室内的培训对体验式项目(活动)选用和组织实施的要求会更高。如对环境气场的保持(越受干扰的环境气场越不易保持,要保持封闭性);项目(活动)的针对性、趣味性;展开方式、暖场与放松、调动与控场等。
一、体验式培训的起源
二次世界大战中,被击沉的舰船船员生存率的是不是身体强健、反映机敏的年青船员,而是年纪偏大的老水手。这是为什么呢?
经研究发现,老水手心理素质良好,能够勇敢地面对危险,沉着分析处境,运用丰富的生活经验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,终逃离苦海,摆脱死神的纠缠。而年轻水手虽然身体强健,可当灾难来临之际,却看不到生还的希望,想不到求生的办法,丧失了活下去的信心,于是精神的沮丧带来心理防线的*崩溃,从而导致智力活动的终止和体能的*下降,很快就葬身海底了。
鉴于上述判断,人们有意从教育拓展培训的角度解决这个问题。在1941年,英国成立了一所学校(阿德伯威海上训练学校)。学校以海上拓展培训为模式,全力协助身处险境的船员,培养竖毅的性格,建立无惧的勇气去面对逆境。
二、体验式培训的发展
在现代化社会里,大多数企业家、管理者、普通职员都面临着与落海者同样的境遇。人们在变化日渐*,竞争**激烈的社会氛围里感到工作和生活的巨大压力。很多人不堪重负,导致精神压抑、情绪焦燥、思想保守,给企业和社会都带来不利的影响。于是这种以户外项目为主要形式的培训,转向拓展培训企业家、管理者、普通职员的心理素质、团队精神和管理技能,成为战后推动体验式教学法的先导。在20世纪90年代,拓展训练传入中国。
三、体验式培训的意义
四、体验式培训的特点
行动:将学习中得到的认知应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,并在行动中再体验,再总结……
体验:以项目为载体,通过亲身参与以及队员的行为,感受项目所表达的主题以及对自身较为深刻的认知。
分享:通过项目的体验,反思自己,将自己所得到的感受与认知表达出来,并因交流产生新的认知。
总结:将自己的心得、队员的心得、培训师的分享,进行分析理解,形成有体系的思想。